優秀!臨危受命調試口罩機,高新學子化身生產線白衣天使
來源:招生宣傳辦 編輯: 發布時間:2020-05-11
新冠肺炎暴發以來,平靜幸福的生活被打亂,一批批一線醫護人員不顧安危,舍小家為大家,逆行抗疫。
如果說一線醫務工作者是醫者仁心,是白衣天使,那么那些為醫療行業、服務行業等以及廣大社會群眾,加班加點生產防護用品的技工人員,就是為社會大眾抵御疫情的看門人和守護者,他們是生產線上的白衣天使。
而今天要介紹的高新學子楊吉林,就是這條戰線上平凡的一分子。


2019年6月,吉林通過參加學校的校招,應聘到了“廣東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”,干起了助理工程師實習工作。
“當時在拓斯達做過幾個項目,那段時間是讓我從學生轉變成工作者的過渡階段。”想起在最初的實習生涯,吉林如是說,“每一次做項目都是一次實實在在的學習過程,而且汲取到的技能都是成倍地增長的。我把離開學校后的實習,看作是新起點、新探索。一晃大半年過去了,我慢慢習慣了這脫離學校的社會生活。”
“那次出差路途遙遠,公司領導安排我坐飛機過去,沒想到作為實習生的我還能有幸坐飛機出差。”吉林笑言,“來到青島的公司之后,我才恍然覺悟,此次工作不像是在公司一樣,有前輩帶領著完成任務,而是需要自己獨立與客戶對接。”
在調試設備的過程中,吉林還發現設備設計存在缺陷,導致設備運行起來不穩定,通過及時向公司設計工程師反饋問題后,吉林協助客戶一同改良,最終把設備調好并完成交付工作。
對于這些項目工作,他總結道:“其實跟進這些項目調試設備,對我來說算是比較簡單,之前在學校就已經接觸這些內容,基本的工作原理我已經從課堂和實訓中掌握了,多次的調試實訓練習幫助我打下扎實的基礎。”

由于之前有過多次的調試設備經驗,吉林來到萬年青公司,跟著前輩調試了一次設備并接受了簡單的培訓后,就能獨立完成設備調試。第一天順利調試出兩臺口罩機設備后,吉林得到了上級領導的認可,并被獎勵了八百元。


在兩年前的暑假,吉林還是一名青澀稚嫩的少年,當時的他面臨兩個選擇:報名參軍,或讀技校學一門技術。由于年齡不達標,吉林入伍無望。轉戰報讀技校,經過與家里人商量,決定報讀高新技校工業機器人專業。
自從第一次參加升旗儀式,在朝陽下目睹國旗隊踏著正步入場,吉林就被驚艷到,那威武挺拔的身姿形象跟他夢想中的軍人尤其像。終于盼到了學生會部門招新那天,吉林第一時間報名國旗隊,也如愿成為了國旗隊的新成員。
但要踏出師兄師姐那樣的“同款”正步,可非一朝一夕的事,吉林深知不能急于求成,每次集訓結束后,他都要獨自留下繼續默默一遍遍地練習。
“那次我印象尤其深刻,大家解散好久了,但遠遠望去升旗臺,還有一個人在太陽底下揮動手腿。”吉林的師姐國旗隊16級隊長李華瓊說道,“那時我都已經去飯堂吃了飯、回宿舍洗了澡,兩次路過球場都還是上演著那一幕,帶著疑惑我走近一看,原來是新人楊吉林同學。”
離開校園之前,吉林就收攬滿滿的成果:機器人競賽榮獲二等獎,“優秀國旗標兵”、“優秀共青團員”、“優秀團干部” 、“優秀學生會成員”……
正如上文所說,吉林在專業領域的突出表現,也并非一朝一夕可成,求學期間在教室和實訓室,吉林永遠是最后一個離開的。吉林就是這樣一個對任何事都執著專注的人,他正是帶著這一份匠人精神,積極地面對生活、認真地面對工作。
未來,吉林計劃還是會在自己感興趣的專業領域——工業自動化行業繼續發展,接下來會繼續提升自己的學歷,他認為學歷就是敲門磚,在如今的AI時代,想要增強自己在職場上的競爭力,不僅要掌握專業技術更要有不菲的學歷,才能走上更高的發展平臺。
這場猝不及防的疫情席卷而來,牽動著所有人的心。共克時艱之際,技工人才挺身而出,奔赴疫情防控一線、醫療物資生產一線,用一技之長扛起了千斤重擔,在抗疫戰場實現技能報國夢想。
楊吉林只是廣大技工學子、技能人才以技能抗疫的一個縮影,他們憑借自己扎實的專業能力,做好本職工作,或日以繼夜生產急需物資、或提前復工投身國內外運輸工作……解決社會群眾、疫區人民以及醫護人員在疫情期間各種需求,在這場疫情阻擊戰中,廣大技工人才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。
文件下載: